台灣洗腎的人口越來越多
要怎樣可以避免,來看看醫生怎麼說吧
不想陷入洗腎的迴圈?醫生教你愛腎5招幫助飲食管理
台灣有高達8萬洗腎人口,密度居世界之冠,有「洗腎島」之稱!同時,也有高達200萬人,是洗腎前期的「慢性腎衰竭」人口,平均每10人就有1個人腎臟功能受損,而當中其中竟有半數患者,因無症狀而不自知,尤其進入慢性腎臟病第3、4期中重度的患者,可說是「準洗腎患者」,距離洗腎只有一步之遙,若未能及時注意飲食加以控制,很快會步入終身洗腎度日。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提出「愛腎5要點」,透過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,降低現代人的洗腎風險。
▲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,說明愛腎5要點,並建議慢性腎臟病應採「低鈉、低磷、低鉀和適量蛋白質」。(圖/亞培提供)
腎臟在人體內扮演調節的關鍵角色,主要清除體內廢物及過濾水份形成尿液,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值的平衡。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指出,年紀漸長步入中年後,腎功能會逐漸退化,再加上現代人飲食以及熬夜生活習慣,在先天與後天因素的加總下,大多數民眾多不自覺,也沒有預防,進而可能造成加重腎臟負擔。更甚有病患聽信坊間偏方,如荔枝核燉豬腰子、喝香菜水,都可能導致磷、鉀、鈉攝取過量,或蛋白質攝取不當,導致延誤治療。
▲現代人飲食以及熬夜生活習慣,可能加重腎臟負擔。(圖/取自Pixabay)
洪永祥醫師認為,了解自己的慢性腎臟病分期及飲食營養控制大有關係!慢性腎臟病第1期及第2期,以健康飲食、規律作息為主。第3期開始,飲食應採「低鈉、低磷、低鉀和適量蛋白質」為主。然而,未洗腎的第3期到4期,以及第5期的洗腎期,白蛋質的攝取大不同。未洗腎前,每天宜攝取體重每公斤約攝取0.6~0.8克的蛋白質量,簡單舉例大約就是等於現代人平常肉類吃減半的份量。但洗腎後則要稍微提高,約每公斤1.2公克的攝取量,以避免洗腎過程的營養流失、體力不足。
▲慢性腎臟病分期與營養控制方式。(資料來源參考/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、台灣腎臟醫學會民眾衛教網)
慢性腎臟病患或已需要洗腎的患者,飲食是最大挑戰,慢性腎臟病晚期,蛋白質攝取要低,但洗腎後又得變高,常讓患者一頭霧水,最後乾脆什麼都不吃或亂吃。因此,洪永祥醫師提出慢性病患的「愛腎5要點」來幫助飲食管理。
【愛腎5要點】
1.適量蛋白質攝取
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,對蛋白攝取量的控制也不同,舉例洗腎中A先生約70Kg,約可攝取70g蛋白質,可以吃大約10份的蛋白質(未洗腎只能吃約一半5-6份)。
2.低鈉、低磷、低鉀的攝取
腎臟病人一天攝取的鈉,不可超過3公克。一般人一天所來自鹽或是醬油的鈉含量攝取往往使得腎臟病人超標。所以除避免加工食品以外,腎臟病人在飲食的調味上,需要更加的留意。而有其他腎臟病人覺得堅果、糙米或燕麥是健康的自然食物,卻不知所吃進的卻是高磷食物,反而造成腎臟額外的負擔。甚至有些水果,例如香蕉、鳳梨、哈密瓜等,屬於鉀含量過高的水果,更是要特別留意適量。
3.攝取好油脂 ,維護健康
慢性腎臟病患並不是少油就好,因為少油反而會造成熱量不足而缺乏飽足感,反而不利於需要血糖管理的慢性腎臟病患。油脂上的選擇,應該要減少攝取不利身體的飽和脂肪(如動物性脂肪:如棕櫚油與椰子油等)與反式脂肪。
4.補充纖維
慢性腎臟病患常有消化道機能的困擾、甚至是排便不順的情形,除了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纖維,也可以透過攝取膳食纖維和果寡醣來幫助維持消化道的機能,使排便順暢,刺激腸胃乳動,幫助腸道提高營養消化。
5.專家量身調配之營養補充品
像是亞培針對慢性腎臟病友所調配營養品的優點在於,已經幫各階段腎友們量身設計算好食物的份量,也有均衡的營養。一罐腎補納(未洗腎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品)大約有11克的優質蛋白質,兼具低鈉、低磷、低鉀,再加上優質不飽和脂肪酸與益菌生果寡醣,能簡化繁複的飲食注意事項,補充每日身體需要的營養素與熱量。
洪永洋醫師也提醒,慢性腎臟病未必會走上洗腎一途,及時做好飲食管理才是重要。掌握「愛腎5要點」及早來進行飲食控制,適量蛋白質、低磷鈉鉀、低GI、足夠膳食纖維及對的油脂。若因現代人工作忙碌,而在日常飲食難以有效控管飲食,
則可建議於早餐搭配使用慢性腎病專用營養補充品,在一日之初攝取足夠熱量及營養素,也應詢問專科醫生或營養師進行診斷及飲食建議,配合腎臟病飲食管理改善作息,才能即時愛腎,迎接「腎利人生」
留言列表